中新網7月4日電香港《大公報》4日刊文稱,3日在北京舉行的“吉林省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學術研討會”上,多位內地知名學者、專家就日本侵華檔案中的“慰安婦”、戰俘勞工等問題進行剖析和解讀。分析指,日本用於強徵婦女、設立慰安所,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日軍設立“慰安婦”是一種國家行為。
  銷毀侵華檔案逃避審判
  北京大學教授臧運祜表示,1945年8月15日投降前後,日本有目的、有計劃、有組織地銷毀有關侵華行動及其戰爭罪行的大量檔案,逃避戰後被審判。由於中國各地受降(東北由蘇軍受降)與接收的情況存在很大差別,一些日本未及燒毀的檔案被保存下來。吉林省檔案館1月公佈的一批關東軍憲兵隊檔案,就是關東軍在撤離長春前,把來不及焚毀的檔案匆匆埋在地下,後來被吉林省檔案館保管收藏下來。
  設立慰安所是國家行為
 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蘇智良分析說,吉林省檔案館公佈的關東憲兵隊檔案記載,日軍在東北、華北、華中地區以及印度尼西亞爪哇等地普遍設立慰安所,甚至有“慰安婦”與日軍官兵的比例、某個時段日軍官兵進入慰安所的人數統計等。
  在關東軍的郵件檢閱檔案中,保存有許多被刪除的日軍官兵通信內容,記載了許多日軍推行“慰安婦”制度的細節。尤其是日軍7990部隊獲得日軍上層批准,通過偽滿中央銀行在數個月里匯款53.2萬日圓,用於強徵婦女、設立慰安所,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日軍設立“慰安婦”是一種國家行為。
  郵政檢閱暴露侵略罪行
  吉林省檔案館研究館員趙玉潔稱,東北淪陷時期,為“治安防諜”、獲取情報和鎮壓抗日運動,日偽當局開展了一項針對日本軍人、僑民、外籍人士來往信件、電報、電話等的秘密檢查。檢查將信件中認定有違禁等典型內容的部分摘抄彙總,報送上級機關。
  吉林省檔案館保管著很大一部分通信檢閱月報檔案,其中有日軍參與細菌和化學武器製造的記錄,有反映日軍在實施燒殺淫掠暴行時的心態描述,有日本工程隊視勞工生命如草芥,與狗同等對待的反人類罪行的記錄。還有日軍對重慶實施轟炸時,各地廢墟滿目、屍橫遍野的慘狀等。
   特殊工人未獲賠償道歉
  中央檔案館副館長李明華研究分析,按日本關東軍文件界定,從駐華北日軍移交關東軍的俘虜、投降兵用做軍用勞工者為“特殊工人”。據有關數據記載,華北日本軍在1941年至1943年,強擄抓捕10餘萬至20萬國民黨軍和八路軍戰俘及平民充當戰俘勞工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,中國人民自發組織了對日本侵華時期奴役勞工的調查索賠,但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道歉和賠償,也是迄今尚未得到妥善處理的現實的重大人權問題。  (原標題:專家解析日本侵華檔案:設立慰安所是國家行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miwqwrxmfx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