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報記者 張海濤
  一座座香菇大棚里傳出歡聲笑語,新製成的菌料袋堆積如小山,收購香菇的車輛往來不絕,1月29日,記者一走進輝縣市常村鎮倉房村,忙忙碌碌的氣氛撲面而來。
  “過去在老家,春節前幾天大伙都忙著掃房子、貼對子,一門心思過大年。”村黨支部書記周學文笑著說,現在不同了,村民忙得都顧不上過年了!
  倉房村是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村,2011年從數百裡外的淅川縣遷入此地,由原來的三個村合併為一個村,現有400多口人。
  “移民搬遷稱得上天下第一難,但搬遷後實現穩定發展、快速致富更是件難事。”周學文對記者感慨。
  省移民辦近年註重整合各類資金註入村集體,倡導移民村培育主導產業,以“一村一品”推進共同富裕。倉房村原來有村民在老家種過香菇,村“兩委”看到近幾年香菇市場行情不錯,又仔細分析了新村的各種條件,最終將大棚香菇定為主導產業。
  方向定了,說乾就乾。村集體將各項移民扶持資金打捆使用,搬遷後第一年便投資建了十幾座香菇大棚,租給農戶經營。
  “頭一年就收入十來萬元!”張雲霞是第一批種香菇的農戶,當時的喜悅她至今難忘。
  看到種大棚香菇效益好,許多村民都動了心。“去年又建了41座大棚,現在村裡大棚將近60座,絕大部分農戶都在種香菇。”周學文說。
  在淅川時,倉房村村民散居在庫區的溝溝岔岔里,交通不便。新村地處平原,四通八達,從縣城、省城來的客戶絡繹不絕,銷路不成問題。
  “現在正是生產銷售旺季,每天上午摘香菇,下午做菌料袋,晚上俺兩口子輪流燒鍋爐(為大棚增溫)。”這是張雲霞夫婦春節期間的日程表。
  記者提出要到張雲霞家裡看看,被她婉拒,“天天忙得團團轉,大過年的家裡也顧不上收拾,讓你們看了笑話俺!”
  在村民楊玉奇家的大棚里,幾個人正在忙著準備今年新的菌料袋。楊玉奇告訴記者,他自家人忙不過來,村裡又沒有閑人,只好從外村又雇了4個人來幫忙。
  記者瞭解到,倉房村如今已成了輝縣市遠近聞名的香菇專業村,村裡未來還要建設香菇加工廠、保鮮冷庫,讓更多移民走上香菇致富路。③12  (原標題:移民村的“忙碌”新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miwqwrxmfx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